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1年杭州市协作帮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杭州市协作帮扶工作要点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年。今年我市结对帮扶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同步实现现代化行动,确保全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75%以上村集体经济实现“5030”目标。

一、夯实帮扶机制

(一)完善区县(市)协作机制。全面总结区县协作十年工作成效和经验,制定出台新一轮区县协作实施意见。按照城乡建设协调推进、产业深度融合、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互惠共享、居民收入共富、服务高质均等的要求,深化完善区县协作机制。每个协作组安排协作资金不少于1亿元,落实产业协同资金不少于4亿元。

(二)深化“联乡结村”帮扶活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帮扶力量,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上下联动,帮扶集团不定期到结对乡镇指导调研,结对乡镇主动与帮扶集团上门对接工作,确保市县两级“联乡结村”活动筹集帮扶资金1.5亿元以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联乡结村”帮扶项目库。做好本轮(2017年至2021年)“联乡结村”工作总结,谋划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

二、推进共同富裕

(三)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完善“一村一策”,加大项目扶持,推动村级集体产业增收。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系统,推进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积极推广村庄经营、飞地抱团、连片抱团、强村公司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到年底75%以上村实现“5030”目标。

(四)实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开展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坚持开发性与保障性措施并重,开展精准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创业帮扶、教育帮扶等举措,率先高起点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健全部门联络协调机制,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

(五)推进山区乡镇农业产业发展。依托实施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支持以整乡镇方式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鼓励乡镇创新形式,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二次返利、村企对接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12个试点乡镇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整乡镇试点。

(六)强化救助政策保障。要持续巩固成果,健全临时救助体系,完善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开展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工作。落实好“春风行动”低收入农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和“春风助学”活动。

(七)做好数字帮扶工作。通过数字赋能,创新管理方式,动态管理低收入农户电子档案,持续推进低收入农户与低保边缘户认定标准“两线合一”工作。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维护工作。

(八)持续促进收入增长。加强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务工。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优势特色产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

三、做好对外帮扶工作

(九)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根据调整后的东西部协作关系,与帮扶地区建立对接机制,协助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山海协作成员单位按要求到结对村开展帮扶工作,有结对关系的区县(市)农业农村部门按任务到结对帮扶地区开展帮扶活动。

  (十)接续做好产业帮扶。借鉴和发挥杭州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帮扶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继续实施好“造血”类项目,谋划好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强化项目实施的引领性、带动性和持续性,发挥最大帮扶效果。

(十一)深化拓展消费帮扶。继续支持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地区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配合农业龙头企业、电商企业等,在结对帮扶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结对帮扶地区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十二)开展智力支持工作。按照东西部人才协作新任务,落实好专技人才选派,协调落实市县两级农技人才到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工作。加强对选派到衢江区结对帮扶干部人才的管理。协助做好农业专技人才培训工作。

四、加大保障力度

(十三)加强制度保障。推进扶贫开发制度、规则有效向乡村振兴转化,加快建立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帮扶资金使用管理要求,提升帮扶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区县协作、“联乡结村”活动资金筹集力度,重点支持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和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项目,加强帮扶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

(十五)加强人才支持。做好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区县协作联络员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帮扶干部的工作指导。落实好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主要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重点村派驻,确实发挥帮扶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十六)加强作风转化。根据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本质建设年”要求,加强本质能力建设、本质基础建设、本质制度建设和本质机制建设,做到适应实施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