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为导向,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1.严格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长河街道党工委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规范执行《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励。成立街道依法治街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与优化组成人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社区支撑的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格局。严格落实街道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将街道述法与年终述职深度融合,实现领导干部述法全覆盖。
2.规范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法治建设决策、协调、落实等工作流程,党政会议研究涉法议题时,坚持党政办和司法所负责人列席,2022年长河司法所负责人列席街道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涉法议题13次。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建立健全街道权力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推进职责精细化与动态化管理。深入贯彻《浙江省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纲要》,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宣传,推动全民学法。2022年街道积极组织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测评工作,街道层级抽样5人参与,社区层级抽样7人参与,并选取闻涛社区作为区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3.完善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始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法的首要任务,制定《长河街道2022年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计划》,邀请市、区专业条线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开展法律知识及行业性、专业性专题讲座,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能力。坚持领导干部、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及居民代表学法制度,累计开展领导干部会前学法15次,其中党工委会议学法2次,社区“两委”班子和党员落实每季度一次学法,参与率在90%以上。
4.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规定。编制形成并及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开《2022年度长河街道办事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坚持重大、疑难以及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听取律师、法律顾问意见。2022年,街道累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15次,依法行政决策议题211件。
5.推进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成立审查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职具体抓,建立分管负责人、司法所专职人员、法律顾问团共同协作的“1+1+1”三位一体审查工作队伍。将司法所作为合法性审查工作的责任部门,严格贯彻党政会议讨论涉法议题时合法性审查工作责任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制度。认真落实区委法制办下发的《关于推进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社区合法性审查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将合法性审查作为制定规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决策、签订行政机关合同等的必经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合法性审查工作中的作用,做到应审尽审,有效降低各种法律风险。2022年,街道开展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1件、行政决策议题211件、合同40件、社区合法性审查35件。
6.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上级“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的改革要求,成立长河街道综合执法队,逐步实现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建立“行政执法公开”专栏,动态公示相关行政执法信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亮证执法”,配备执法记录仪,对查封、扣押、强制拆除等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进行全程无间断音像记录等程序要求。明确负责法制审核的机构与责任人员,在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征求法治审核机构与责任人员的同意。
7.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加强街道、社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落实“首席调解员”制度,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书记作为辖区矛盾纠纷中的首席调解员,落实矛盾调解第一责任,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织密基层调解组织网络,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群防群治力量,吸收小区物业服务人员为人民调解员,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持续发挥好街道调解委员会(矛调中心)在化解居民群众矛盾中的有效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制度。全面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2022年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矛调中心)累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共计1368件(含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2件),涉案金额达5163.06万元。行政复议案件发案0件,结转5件,结案5件,纠错2件,纠错率40%;成功调撤2件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一起为长一社区涉拆迁安置行政案件,另一起为江一社区涉保笼拆除案件。
8.深化法治社区建设。社区依法依规实行“五议两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公约的备案审查工作。大力推进社区网格优化调整,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紧紧围绕“有标识、有阵地、有队伍、有服务”的标准,落实“法治、德治、自治”理念,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与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工作。2022年街道新申报创建三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截至目前共计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社区16个,建有2个区级法治文化公园(宪法公园、反邪教宣传公园)、1个街道级法治文化公园(民法典公园)、17个社区法治文化公园、21个社区平安法治宣传橱窗,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9.规范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细化责任分工,明确领导分管街道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各科室政府信息公开报送联络员,加强对信息公开的指导和审核,确保信息公开及时,重要信息不漏报、不迟报、不误报。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杭州市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编制完善街道信息公开指南与目录,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托政府官网、微博、长河发布微信公众号、硅谷动态等多渠道开展信息公开工作,推动线上线下政府信息公开融合发展。2022年,长河街道依申请共计公开信息9件。
10.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努力贯彻落实《杭州市贯彻落实〈法治浙江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 年)〉重点工作清单》文件要求,目前街道已配备1名法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从事法治相关工作的人员。充分发挥街道法律顾问在合法性审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前征求法律顾问及有关各方面意见。常态化开展法治队伍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理论水平。
11.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街道组建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拉动各方资源参与街道、社区数字化建设,智慧化赋能理念已形成共识。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深化执法协同、警网协同,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重点管控事件实时上线,辖区实有人口跟踪到位。
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不足
街道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严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但是对标《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法治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2年法治365bet手机客户端_beat365体育亚洲版_365bet网站建设重点工作清单》等文件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街道法治工作力量配备还不够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队伍尚未建成;二是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未完全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扬;三是日常法治教育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公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和提高。
三、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下步打算
街道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贡献长河法治力量。
1.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纳入街道全年的学习计划,作为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全面推进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选优培强街道法治工作力量,推动街道、社区合法性审查覆盖工作提质增效。优化司法所布局,加大“枫桥式”司法所的创建力度,提升司法所统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3.大力开展全民普法宣传。以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与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等法律条文与案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持续推动形成居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